m基于5G毫米波场景Salen-Valenzula信道建模与matlab仿真(包括程序操作录像+word论文+参考文献)

作品简介

1.软件版本

matlab2022a+matlab2013b

2.运行方法

     使用matlab2022a+matlab2013b版本仿真,运行文件夹中的tops.m或者main.m。运行时注意matlab左侧的当前文件夹窗口必须是当前工程所在路径。具体操作观看提供的程序操作视频跟着操作。

3.部分仿真截图

 ​编辑

 ​编辑

 ​编辑

4.内容简介

    在5G通信技术研究中,欧盟于2012年首先启动了METIS项目用于建立5G移动通信系统的统一标准。2012年欧盟的5G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正式启动,标志着欧洲5G技术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时代。2013年,韩国的三星集团开发了可商用化的5G通信技术,可以实现28GHz高频段上的数据高速通信。2014年,日本的NTT DoCoMo开始实测5G网络,测试结果表明5G系统的信号传输速率最高可以达到10Gbps。美国的4GAmericas也启动了5G通信技术的研究,同时展开了5G技术合作论坛。国内关于5G技术方面的研究,主要有华为,中兴等公司,并获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。

    基于毫米波的通信技术目前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,如基于毫米波的地面通信和卫星通信。关于毫米波地面通信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,美国的Hughes公司与1976年研制了38GHz的双向通信系统,其最长通信距离可达39km。在1978年,日本OKI公司研究了一款基于毫米波技术的双向电话通信系统,并获得了较好的通信效果。在1981年,日本的YOKOSUKA公司开发了一款小型化的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,其工作频段在26GHz。1988年,日本的Matsuhita公司首次研制了工作频段在50GHz的视频通信设备,并获得了较高的通信图像质量。而我国关于毫米波通信系统的研究,最早是1991开发的基于35GHz的铁路通信系统。

    由于大气中存在一定含量的极化氧分子和水汽,因此毫米波在传输过程中容易被大气吸收,从而导致信号衰减,影响通信质量[13,14]。根据相关研究发现,在一些特殊的频段,如60GHz、119GHz、183GHz,这种影响更为严重,在实际中应防止使用这些频段。而在其余一些频段,则通信性能较好,如35GHz、140GHz、220GHz等。图3.1给出了毫米波在不同频段大气衰减趋势图。

​编辑

图1毫米波在不同频段大气衰减趋势图

    从图1可知,H2O在22GHz,183GHz和340GHz等频段对毫米波影响较大,O2在60GHz、119GHz等频段对毫米波影响较大。因此,在实际应用过程中,应避免使用这些频段。根据上述介绍的毫米波传输特性,其适用于适用于各种人员密集且范围较小的区域中,通过5G网络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,极强的稳定性以及大范围的覆盖率给大数据时代带来了很多的好处,在部分建设好的地区可以时用户体验到10mbit/s以上的传输速率,通过网络给社会发展与人们提供保障。

    由于受到毫米波通信传播范围的限制,目前为止,毫米波通信技术主要被用在室内、城市微蜂窝等各种小范围高密度区域[16,17]。在确定应用场合之后,则需要建立相应的大尺度传播模型和小尺度传播模型。其中大尺度模型反应了接收信号强度随着传输距离变换的情况,小尺度模型则反映了由于环境散射造成的多径效应的影响。

    S-V的双指数模型可以充分灵活的反应出毫米波信道特征,其中,簇内的每一个径都服从瑞利分布。因此,S-V信道模型的冲击响应可以表示为: 

​编辑

​编辑 




创作时间:2022-10-16 17:03:30